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浅议新时期下客运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1

浏览:(88)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浅议新时期下客运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企业管理中关键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务,不同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也具有其特定的共性与差异性。作为以公路客运为主业的交通运输单位,在加大设备硬件投入,提高装备科技含量及其运用水平的同时,该如何通过建设安全文化,有效地抓好以人文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呢?本人认为,在注重理念文化建设的同时,虚功实做,通过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让安全理念根植于现场,固化于职工的精神内核,让爱岗敬业、遵章守纪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一、安全理念文化建设要双向互动

      安全文化作为一个全新的安全理念被提出后,虽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很快得到认可和飞速发展。但其存在形态属于意识范畴,不像有的工作那样可以信手拈来。因此安全理念文化建设决不应该是一种单向的空洞说教,而是一种上下互动,在互动中相互受到启发和教育,在互动中得到深化和升华。

      一是组织开展全员性安全理念大讨论。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应与“争创学习型组织”、“二争一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相结合,以班组为单位,实行交流互动信息共享,通过开展“人人生产安全、人人享受安全”等安全价值理念大讨论,联系家庭生活、个人发展对安全价值观进行重新认识,同时结合安全管理理念、行为理念、学习理念等进行讨论,完善安全理念的内涵,加深对安全文化的理解。

      二是广泛开展参与面广的安全活动。我们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广大员工从安全生产的实践中自我总结、自我提炼、自我教育,不断升华理念,并成为干部员工确保安全的自觉行动。如公司开展的“我为安全献一计”、“我当一天安全员”等活动,虽有的员工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因为来自于一线,来自于员工真实的体验和思想,体现了群体参与性,从中提炼出的警句、提示语再回到现场和员工中,就会产生自然的亲近感、认同感。前不久,站务分公司开展了一次全员性的隐患排查,每位员工从自身角度出发,指出分公司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召开专题会议,逐条落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安全文化建设活动走出了空对空的误区,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三是集中开展以案例为主的安全教育。我们应着重从案例教育入手,可通过举办事故案例漫画展、开展以“学习《安全生产法》、讲解事故案例、落实作业标准”为内容的“学法、讲例、落标”演讲比赛以及“理念警悟、案例警醒、法规警觉、环境警示”为内容的“四警”教育等活动,使安全理念教育有形化、具体化。在引用案例时,应注意实用性、可操作性,在学习培训时要发动员工一起积极主动参与,对案例进行分析,给其诊断,找出病因,结合所学理论,再结合单位实际做出正确的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善于总结他人及自身的事故教训,既要做到亡羊补牢,又要做到延伸预防。

      二、安全环境文化建设要生动具体

      安全文化虽经常表现为一种抽象理念和思想活动,但又绝不是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处处会留下安全文化的印迹。由此可认为员工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宣传舆论环境等都属于安全文化环境范畴,建设好这些环境将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说安全环境文化建设是生动的、具体的。

      一是加大投入购置“硬件”设施。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更多的采用科技手段为安全生产服务,如车站的危检仪要及时升级、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对车站的各个角落实现实时监控、设置电子巡更点强化夜间管理等。同时要大力推进5S管理、充分利用员工之家和员工书屋等为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营造和谐向上的宣传氛围。在做宣传时我们应注意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无声的板报、有声的广播、图文并茂的展板形式要多样,如在工作现场醒目处设置安全宣传栏,张贴悬挂员工自己创作的安全警句、格言,既体现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紧张有序的宣传舆论氛围,又能起到良好的警示效果。我们还可通过开展各类的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展览等,创新安全文化形式、丰富安全文化内容,建立起无时不在的、切实有效的企业安全文化场。

      三是活跃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开展各类有益的活动不仅能使员工放松心情展示自我,增进团结,还能促进安全生产。如在无锡汽车站举办的第三届职工趣味运动会上,员工根据安检工作中发生事例自编自演的小品,让大家在笑声中增长了知识。在员工书画摄影展中,员工用画笔记录下了去年冰雪春运的场景让人难忘。

      三、安全制度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制度文化也就是规则文化,是在制度建立、制度执行、制度监督过程实施中所形成的规矩,是企业全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构成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平台。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也就是一切从规则入手,依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使大量的常规性工作实现有序管理,使不确定的工作做到量化和规范,最终实现“常规性工作程序化”的目的。

      一是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我们要坚持“管理贵在到位”的思想,不留制度空档。要以《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法》和公司的《安全管理新机制》为基础,制定出各级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检查、奖惩等制度,并不断进行调整、创新、充实、完善,为规范员工的行为提供依据。同时对各线、各岗位层层分解目标,签定安全责任状,将各个层次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细化,从而使每位员工在作业过程中都清楚什么该做,该怎样做,如果不按规程将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二是加强事故的防范预警机制。由于某些因素有时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面对突发情况,如何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这要求我们在探索和掌握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安管工作的立足点始终放在防范事故上,制订出详细的各类应急预案,坚持打主动仗,把握主动权。在预案的制订中要注重实际可操作性,不能纸上谈兵,同时要结合岗位经常组织演练,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员工们能快速反应,有条不紊克,及时投入救援。

      三是不断改进实际工作流程。环境、旅客需求的不断变化给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把先进的安全文化、多年积累的经验应用到安全管理中,精心组织,另一方面也要审视工作流程,能否予以改进。通过流程的改进实现对每个人、每件事安全运行的控制。如站务分公司在无锡汽车站地块实施的提前20分钟进站上客,为安全有序创造了条件,将原由售票员自己解款改为收款员上门收款,并派专人陪同,确保了票款的安全等,流程的改进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同时也促进安全生产。

      四、安全行为文化建设要多管齐下

      内化于心的理念最终都要表现为固化于形的行为,员工的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管理效果。而人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行为文化建设应将制度约束的刚性管理和人性化引导的柔性教育相结合。

      一是多种形式,提高综合素质。在培训中我们要把握好对象、内容、形式、效果四个环节,要注意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实效性,既不能死搬硬套、墨守成规,也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要注意培训对象的层次性和内容的针对性,管理人员侧重于安全法律法规、操作技能和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事故的处理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不断增强他们一丝不苟抓安全生产措施落实的自觉性,普通员工侧重于岗位技能的应知应会培训,突出自我保安与互助保安,其中还必须考虑到部分年龄大、文化层次低职工的实际接受和理解能力,对安全不放心人要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培训和帮教。

      二是强化考核,重视班组管理。员工良好行为的养成仅靠教育引导还不够,外力推动也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我们要切实加强平时的安全巡检查,既要注意“静态”设备的完好、动态过程的安全,还要及时纠正员工的不良作业行为,安管人员要加强现场的监控,及时将不安全因素扼止在萌芽状态。同时要加强班组管理,实现“安全管理重心下移”,通过推行“安全责任连带制”,使员工们在作业时相互关心、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实现隐患早发现、事故先预防。同时把职工安全知识、业务能力与职工个人业绩相结合,与激励机制相结合,按月考核,按月兑现,重奖重罚,做到“三个到位”,制度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聊城汽车站的班组管理。

      三是注重特点,关心员工生活。从生理学角度讲,一个人如果对某项工作或某个事物有感情,那么他就会自觉把精力用到他有感情的工作和事物上,就会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责任感,就能敏锐地发掘自身的潜能,发现不易察觉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抓好三个“更多”,一是工作上更多关心,二是学习上更多帮助,三是生活上更多关爱。及时地掌握员工的心理和变化,及时地做好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试,尽量地关心员工、理解员工,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时代在不断的变化,新时期客运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探索,创建出具有前瞻性、延续性和较强冲击力、亲和力的安全文化,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长周期的良性循环发展。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如何加强和促进具有船舶公司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如何使青年安全文化真正发挥作用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