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浅谈供电企业基层站所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5

浏览:(103)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浅谈供电企业基层站所安全文化建设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供电所作为县级供电企业的最基层单位,承担着辖区内电网改造维护、安全供电和营销服务等工作。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80%。笔者以在基层工作20多年的安全管理实践经验认为:安全生产,必须以人为本,只有让安全文化之花扎根于基层土壤之中,才能使其在茁长成长中让安全生产取得丰硕成果。

      一、基层站所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基层站所安全文化是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细胞”和落脚点。在生产实践中,基层站所是安全生产之基,是执行《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主体,是落实安全措施的实体,更是事故的多发之源。因“人”的失误引起的许多事故造成了很惨痛的后果。据统计,98%的事故发生在基层生产站所,其中80%以上是人为因素造成。因此,安全文化建设的重心在基层站所,功夫在施工现场,措施必须落实在岗位和具体操作人员的每一个作业细节。

      胡锦涛曾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引发,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今年,我们省集团公司提出了企业安全文化理念是“责任铭记心中,标准贯穿始终”,更为基层站所人员明确指出了安全源自责任,安全在于遵规的安全思想。目的是通过一种现代全新的方式让广大员工把安全文化植于心、健于行,结硕果。

      二、目前基层站所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领导层认识片面、模糊。个别领导错误地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上级领导和机关管理部门的事,与基层站所关系不大。

      (二)基层认识狭隘、浮浅。个别人认为安全文化建设是虚的,喊喊口号挂挂牌,装装门面做做秀,不切合实际,只要按照上级的要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监督和标准化作业工作就行了,基层搞安全文化建设是多此一举。

      (三)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工作中认为,搞网改建设时间紧、抓指标提升任务重,闲了搞一搞,忙了搁一搁。

      (四)不好把握,无从下手。认为基层站所农电工较多,文化水平低,整天爬高摸底、吃力干活,安全文化对基层站所这个题目太大,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该干什么。

      三、做好基层站所安全文化建设相应对策或建议

      (一)广泛宣教,牢树理念。通过安全文化是提高基层站所人员的安全意识的最佳有效途径。安全规程、制度再完善,如果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跟不上,规程制度就成为“纸上谈兵”,安全事故也将频繁发生。因此,必须有计划、分阶段、按层次、有目的开展安全文化宣贯活动,省集团公司付出人力物力制定的企业光谱文化,其中员工安全行为规范、安全管理理念等若没有人去推广和领会它那就只是个摆设,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方法和手段,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渠道,宣传推广安全文化知识等,要通过采取专家授课、岗位练兵、案例教育、观摩学习、分析讨论、预案演练等措施激发员工兴趣,确保教育培训效果。通过好的文学作品、好的摄影作品、金点子、先进事迹、先进人物、情感故事来鼓舞感召员工在参与中逐渐由了解到认知,由认知到认同,由认同到成为自觉的行为,树立起“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安全认识观,在安全工作上要时刻保持危机感和使命感,最终达到让员工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的安全理念。

      (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为各级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既是企业生产经营、制度建设的负责人,也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示范者,在塑造新型企业安全文化中要积极学习和应用安全文化,身体力行,让员工看到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树立“依法治安”的安全观念,以及以什么样的准则和规范从事工作。坚持改革和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加强基层安全文化建设的新做法,营造出良好的基层站所安全文化氛围,逐步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的转变,自觉按国家、行业安全标准与施工规范、规程来组织施工,严格执行“两卡两票”制度,始终坚持把精细化、标准化、责任化、激励化、军事化、安全文化“六化”管理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以人为本,把保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作为工作重心,树立管理“零失误”、行为“零违章”、设备“零缺陷”、安全“零事故”的工作理念。

      (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安全文化即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行为、物态的总和,它包括安全精神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作为基层站所必须一手要抓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向职工灌输安全理论,增强他们的安全观念,组织职工学习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规章制度,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能力,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另一手要抓安全物质文化建设,配齐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工器具,完善各种安全设施,改善作业环境。不仅要务虚,而且要务实,应使安全精神文化与安全物质文化共同进步,协调发展。同时,根据安全文化建设具有层次性的要求,只有破除“上下一般粗”的做法,形成各自的特色,才能保持企业安全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四)纵横结合,形式多样。一是把安全文化建设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切入口和结合处。应从基础抓起,让职工了解什么是现代安全文化,什么是电力安全文化建设,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加强这方面的建设。二是把传统的安全文化和现代安全文化结合起来,防止出现两种偏向,既不因循守旧,又不彻底否定传统安全文化,认知内在联系,在借鉴互补创新;三是要与员工各自岗位工作特点结合起来,提炼安全警句,使员工牢记在心;通过征集亲人的嘱托、职工警言、召开家属座谈会、《致全体员工家属的公开信》及办公场所、更衣柜上贴家人照片等,开展亲情嘱咐活动,班前会上念一念,上岗之前看一看,以感人肺腑,触动心灵;四是经常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艺演出、安全漫画展示等安全活动,做到人人参与,文化渗透;五是安全色彩化标识,在所有的工作场所、作业场地,用色彩标识警示作业人员。

      (五)和谐互助,联防互保。在基层站所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工作是加强团队建设,培育团队的协作精神。发扬站所的优良传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消除员工之间的冲突,根据各自的技能、责任、心理素质等因素,做好人员的合理搭配和组合,建立“互爱联锁”制度,同一岗位上的员工,结成对子,工作时互相提示、互相监督,你安全、我光荣,你违章、我有责;建立和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有归属感,快乐感,以提高对组织个岗位的忠诚度,增强职业安全感,进一步促进队伍的稳定,使员工在工作的同时,同步提高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提高自我治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防范事故的意志能力,战胜人本身的惰性,严格执行规程和治理制度,自觉地进行自我保护,逐步形成共存于员工思想中的安全理念,很好地进行联防互保,形成对这一价值取向有共同熟悉的“基层团队”。

      (六)既严亦爱,“组合”有佳。在培育基层站所安全文化的整个进程中,自觉摈弃过去只知道用制度和规程死板地命令束缚员工的行为,而没有用温馨、人性化的企业文化来引导、感化员工的做法,积极探寻和追求“严”与“爱”的平衡统一及最佳结合点。“严”即严格、严厉。在安全生产治理中,强调“严、细、实”的同时更不忘“爱”。“爱”即是关爱、爱护。我认为包含了六个方面:一是各级领导对下属的关爱;二是党、政、工、团、妇组织对党、团员、员工的关爱;三是管理层对操作层的关爱;四是员工之间的关爱;五是员工对自己身体和生命的关爱;六是亲情之间的关爱。通过安全文化的“润物细无声”作用,唤起员工心中的情和爱,加深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才有利于员工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取得员工的支持。从而是安全文化之花常开不败。

      (七)齐抓共建,合力筑基。在基层站所安全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女工委、基层工会小组、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做到“横向控制、纵向到底”,让员工理解安全与企业的生存,安全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员工在政治素质上的提高,必将提高人员的精神面貌和责任心,也会大大增强员工的自我治理和约束能力;工会组织可关注员工的思想动向,身心健康等问题,提高站所团队的凝聚力,借助自身完备的组织体系,找到与安全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在各类事故中,经验相对不足,独立思考、业务能力相对欠缺的青年员工占的比重相当高,所以共青团组织生活中应融入安全文化的内容,拓展新的工作思路,利用老带少、党员带团员、党员身边无事故、青年安全岗位承诺、青工技术比武等为企业安全文化构筑扎实的基础,形成共同建设站所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以实现整个组织的安全目标。

      安全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积淀形成的,供电企业和基层站所安全文化建设也应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就像安全生产工作一样,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加快“两型两化”的供电企业建设发展工作中,我们还应在总结经验和借鉴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企业安全文化深层次问题,如:物质层,即表现为物质实体的文化的为提高安全系数设计的各类安全保护装置、设备、设施等和职业安全健康治理工作,尽快建立适用于本行业的职业能力测试体系,尝试推行OSHMS职业安全健康标准治理体系等。只有这样,让安全文化之花深深扎根于基层土壤之中,才能使其在茁长成长中让安全生产取得丰硕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德蜀  邱成 .《企业安全文化简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安全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AQ/T9005—2008

      3、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文章。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树立以安全理念为核心的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浅谈如何构建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