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对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 安全文化探讨

来源:转载2023/2/8 17:34:26

浏览:(113)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对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 - 安全文化探讨 ,来自安全文化。

      安全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理想状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安全管理一直不断地在探索,安全管理形态也在持续的进步,至今已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讲认识、讲法制、讲制度、讲体系、讲能力、讲科学态度,已成为现代安全管理的明显特点。但是,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表明,我国已进入了事故的多发期,安全形势还相当严峻。就国船分公司而言,近期安全也不稳定,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深感安全管理水平仍需要提高,也必须提高。如何提高呢?国务委员华建敏提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把安全管理推向新阶段,实施长效型的安全管理,从而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所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对提高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其意义是很大的。本文就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谈几点认识。

      一、要深刻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

      关于安全文化的概念有多种表述。如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就将安全文化概括为“安全文化是个人和群体的价值、态度、观念、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产物,它决定了对组织的安全和健康管理的承诺,以及该组织的风格和熟练度”。1986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INSAG)将安全文化表述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了一种超越一切之上的观念”。在我国,安全文化是近几年才提出的概念,并将安全文化归纳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从以上的概念看,安全文化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内涵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1、安全文化是一种物质形态。它包括企业明确的安全管理目标、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合格的生产设施和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包括员工的系统培训教育的网络和有一定数量的宣传阵地等。

      2、安全文化是一种精神形态。它包括企业全体员工要有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深刻的安全认识和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包括全体员工要有过硬的技术素质、规范的行为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包括要有渗透到每位员工的安全教育的能力和良好的安全舆论氛围等。

      3、安全文化是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总和。对安全文化,我们不能用狭义的概念来理解,安全文化不是只指精神的,更不是单指一种知识和能力。它是指企业围绕着安全管理所进行的一系列物质和精神的活动,所取得的一系列物质和精神的成果,是辩证的统一体。只有安全的精神形态,没有安全的物质形态,这形不成安全文化,只有安全的物质形态,没有安全的精神形态,这也称不上是安全文化。物质形态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精神形态对安全文化建设起能动的促进作用。两者是有机的统一体。

      4、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管理的新阶段。从安全文化的概念看,它具有全面性,包含着企业的精神和物质的诸多方面;它具有先进性,先进的安全价值理念,先进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和先进的安全生产设施等;它具有高层次,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把安全文化表述为超越一切之上的观念,它揭示了安全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环境至关重要的关系。由此可见,建设安全文化将把安全管理推向了新阶段。

      二、要充分认识安全文化的功能

      我们建立安全文化的目的:是以文化的功能推动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消除不安全因素,控制不安全状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可靠的保障,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为社会的和谐安定作出积极的贡献。那么,安全文化的功能体现在哪里,我们又如何来认识呢?从文化的意义上讲,安全文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我们重点可从六个方面来认识。

      1、导向功能。这是指安全文化能对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的安全价值取向和安全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使之符合和围绕企业所确定的安全目标。具体地讲,安全文化的导向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如我们企业所确立的: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等。凡与之相悖的都要纠正。二是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把企业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安全目标上来,企业倡导什么,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就转向什么。

      2、约束功能。这是指安全文化能对企业组织和企业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自觉的、无意识的约束作用。就组织而言,安全的目标确定之后,所作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都必须充分考虑安全的目标;所制定的改革发展的规划、计划也必须充分考虑安全的保障。就领导而言,组织指挥首先考虑的是安全因素,自觉地按章指挥;就员工而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动都应自觉地与企业的安全目标保持一致。否则无论是组织、领导或是员工就要受到安全文化的无形压力。

      3、凝聚功能。这是指当安全文化被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共同认同后,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安全文化它体现了群体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安全行为标准和安全的道德观等,它寄托着企业员工的对理想安全状态的追求和希望,从而能形成全员想安全、为安全、保安全的强大动力。

      4、激励功能。这是指安全文化的激励作用,刺激企业员工从内心对安全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发奋进取的效应。一方面,安全文化本身就包含着激励机制的内容,激励安全工作的先进、鞭策后进。另一方面,安全文化能营造一种激励的氛围。它是一种环境性的,而不是制度性的;它是一种软性的,而不是钢性的;它是一种舆论性的,而不是物质性的。在这种氛围中,对一切有利于安全的言行,人们都加以赞许、褒扬;对一切不利于安全的言行,人们都不赞成,并会指责,甚至会唾弃。这是一种无形的激励,它起到有形激励无法取得的效果。

      5、协调功能。这是指安全文化能够通过安全目标、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和沟通协调机制、协调企业内部不可避免产生的与安全相关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安全与生产的矛盾、安全与投入的矛盾,安全与保障的矛盾、安全与生产环境的矛盾等,在安全文化的影响下,就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解决。领导与被领导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之间,就很容易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统一的行动。纵向的组织指挥,横向的支持配合,就能够围绕着安全目标而积极、正确、和谐的运行。

      6、辐射功能。这是指安全文化不仅对本企业内部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通过各种渠道在社会上也能产生大的影响。优秀的安全文化能够在同行业乃至社会上树立形象,得到赞许;优秀的安全文化能够在政府里树立信誉,得到支持;优秀的安全文化还能够在客户中树立品牌,得到更好的合作。这些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要努力把握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多、涉及面广,是对安全工作的系统思考和探索,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思考和探索,是一个加强与改进的思考和探索,也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思考和探索。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我们要把握好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

      1、树立零事故型的目标理念。中国有句古语,“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对于安全管理而言,人们也是这样去认识的,搞生产哪有不出事故的,甚至于认为出事故是必然的,不出事故是偶然的。所以,各层各级都把目标确定在有限的事故上,只对大和重大责任事故有杜绝的限制。这个目标,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现阶段,是有它一定的现实意义,但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最高境界。前不久,英国SHELL公司的检查官来我们南京油运国际船舶管理分公司检查时说,安全管理不能把目标定在有事故上,我们要的就是无事故,按规则管理就是要消除一切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因素。并说无事故是可以做到的。这给了我们比较深刻的启示。我们现在是处于事故的多发期,但我们公司有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而我们要努力将安全管理推向新阶段,建设安全文化。我们建设安全文化,就是要追求事故的无穷小型,随着安全文化建设的不断增强,事故不断趋向于零。安全文化的目标理念就是零事故,要求的是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不出事故是必然的,出事故才是偶然的。我们要以零事故型的目标理念,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发展本质安全型的生产力。树立起零事故的目标理念,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力水平作支撑,因此,发展本质安全型生产力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要进一步提高人的素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是提高生产力之本,也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之本。分析过去所发生的事故,多数的事故都存在着人的安全意识不强和操作技能不高的问题。所以,提高人的素质,就是要在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上下功夫。安全意识的提高,一是靠宣传教育。我们各级党组织的宣传教育要制度化、经常化,要有针对性、有效性,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地实施教育,引导全体员工时刻把安全放在心头,放在工作的第一位。二是靠养成。我们各级组织要创造一个浓郁的安全舆论环境,使全体员工感到想安全、讲安全、按章做事保安全是自己应尽的责任,是光荣,相反是自己的失职,是耻辱。三是靠创建和谐的人文环境。我们要充分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积极倡导讲民主、讲尊重、讲关心、讲理解、讲人性化,要把管理学与伦理学相融合,把“利用人”的工具理性与“为了人”的价值理性相统一,充分激发人的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发挥人的创造性。使广大员工的人生价值在工作中体现,在确保安全中增值。专业技术的提高,一是靠培训。要建立员工专业技术的系统培训机制,使员工工作几年就能得到一次系统的培训。同时要完善在岗培训机制,“导师带徒”要坚持,“岗位练兵”要开展,“自学成才”要鼓励,要大力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员工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二是靠激励。可建立一个长效的激励机制,对专业技能高,素质比较全面,工作业绩好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可优先提拔使用,可增加工资和增加福利待遇等。充分体现员工专业技术的价值,从而形成崇尚学习,提高素质的导向。

      其次是要注重发展本质安全型的劳动资料。本质安全型的劳动资料,要求是先进的、安全可靠的。我们的劳动资料主要是运输船舶,那么我们的船舶就要做到先进和安全可靠。要达到这个要求:一是靠投入,投入是前提。黄菊副总理于今年2月2日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话会议上要求:“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持续、稳定的安全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我们各级领导始终强调“船不适航不上线”,也充分表明了这个要求。所以,无论是造船、修船,都要从本质安全型出发,该投入的就必须投入。加大投入确保船舶处于先进和安全可靠状态,减少事故或不发生事故,实质就是对投入的很好回报。二是靠维修保养,保养是保证。本质安全型船舶,更在于日常的维修保养,再先进,再可靠的船舶,维护保养不及时,不到位,也会是不安全的。为保证船舶先进和安全可靠加大投入是发展本质安全型劳动资料的必要条件,为保持船舶始终处于先进和安全可靠状态的维修保养工作是发展本质安全型劳动资料的充分条件。本质安全型的劳动资料,正是这两个条件的有机结合。

      再次是要认真分析劳动对象的安全性。我们的劳动对象是原油、成品油和化工制品等。有些货品的时间性要求很强、保质要求很高,而且有些货品在不同的地域受气候环境限制很大。因此,我们承运这些货品时,要结合我们自身现有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条件,不超越能力生产,要确保揽货环节的安全性。

      3、探索新型的安全管理模式。多年来我们建立了一整套的安全管理模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从建设安全文化的新阶段来讲,我们的安全管理模式还可以再完善、再创新。使安全管理流程更畅、管理合力更大、反应速度更快、过程控制更好、管理效率更高。根据管理学原理,结合当前实际和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对船舶的管理安全管理模式可作三个方面的探索。

      ⑴实行主营制。把船舶分成船组,一组5艘左右,确定一个主管人员,这名主管负责对船舶的安全生产等全面管理,并赋予主管相应的责、权、利。主管的领导负责协调解决主管解决不了的问题,并督查主管的工作。保障部门负责对主管要求的支持和保障。国外多数大的管船公司也基本上是这样。这样能使管理的责权更明确,管理的效率能有提高。

      ⑵实行专家指导制。选择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船长、轮机长担任专家,专门解决船舶和主管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一个专家可以指导多个船组的技术工作,还可以帮助指导船舶的技术干部提高素质。把日常的管理与解决技术问题分开,能使主管人员和专家的作用充分发挥。

      ⑶实行督查制。将船舶管理与监督检查分开,监督检查人员对安全总监和总经理负责。监督检查人员要按照体系运行的审核要求和参照国际石油公司检查提纲,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船舶实施严格、规范、全面的检查,检查结果反馈到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和主管人员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纠正。必要时也可以对责任单位进行检查。这样做可起到PSC检查和石油公司检查的效果,既纠正了船舶的缺陷,又推动了责任单位和主管人员的管理工作。

      4、营造能动型的安全氛围。安全是为生产服务的,建设安全文化是为了更好地为生产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安全不能动地为生产服务,脱离生产实际而片面地讲安全,这样的安全是没有意义的,也不能形成安全文化。能动型的安全工作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因此,我们要大力营造能动型的安全氛围,尤其是充分发挥我们党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进一步激励广大员工做安全工作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⑴创造性。由于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的客观环境还不是很高和很好,影响不安全的因素还比较多,而企业生产又必须随着市场去组织,安全工作难度很大。我们要创造性地去开展工作,正如各级领导所强调的,有安全条件的生产我们要上,没有安全条件的生产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上,当然创造不了安全条件的,我们要牢记安全第一的方针。

      ⑵主动性。由于现阶段航运业处于生产方式的多样化和生产管理的多层次,航行条件相当复杂,这给航行安全也带来了很大困难。对此,我们的安全工作就要有主动性。面对复杂的环境,我们要时刻把握安全的主动权,做到主动等待、主动联系、主动避让、确保安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建设我们的安全文化,展示我们的安全文化。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强安全文化建设 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 - 安全文化探讨

    下一篇:浅谈水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 安全文化探讨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