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群交流 | 业务热线:023-63555815 | 手机浏览“手机浏览网站”
中元天

文章详情

氯气应急处理指南

来源:转载2023/2/8 17:34:10

浏览:(85)  评论:(0

  • 摘要
  • 职业病网介绍-氯气应急处理指南,来自应急管理。

        氯气属剧毒品,室温下为黄绿色不燃气体,有刺激性,加压液化或冷冻液化后,为黄绿色油状液体。氯气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溶于水后,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不稳定的次氯酸迅速分解生成活性氧自由基,因此水会加强氯的氧化作用和腐蚀作用。氯气能和碱液(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次氯酸盐。氯气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作用,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氯气能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液氯与许多有机物如烃、醇、醚、氢气等发生爆炸性反应。氯作为强氧化剂,是一种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用途极为广泛,一般用于纺织、造纸、医药、农药、冶金、自来水杀菌剂和漂白剂等。

        一、理化性质(见表1)

    表1

    分子量:70.9

    熔点(℃):-101

    沸点(℃):-34.5

    相对密度(水=1):1.47(液氯)

    饱和蒸气压(kPa):506.62(10.3℃)

    相对密度(空气=1):2.48

    临界温度(℃):144

    临界压力(MPa):7.71

    溶解性: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二、中毒急救

        1.毒理学

        急性毒性:LC50:293 ppm/m3,1小时(大鼠吸入)

        氯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经呼吸道吸入时,与呼吸道粘膜表面水分接触,产生盐酸、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为盐酸和新生态氧,产生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新生态氧的氧化作用较盐酸强,是有活力的原浆毒。次氯酸也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它可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进入细胞,直接与细胞浆蛋白质反应,引起组织炎性水肿、充血甚至坏死。由于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浆液渗透到肺间质与肺泡,形成肺水肿。此外,氯也能直接吸收而引起毒作用,如高浓度氯吸入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停止或喉头痉挛而出现猝死。氯气主要作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也可作用于肺泡引起肺水肿。

        氯中毒死亡的病理改变。数分钟内猝死的病例可见气管、支气管粘膜干枯,呈白色毛玻璃状,肺脏缩小、干枯或呈黄褐色。显微镜下检查见凝固性坏死、肺泡出血、肺水肿,心脏扩大。数小时至3天死亡的病例可见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小支气管可被坏死脱落的粘膜堵塞。粘膜下组织水肿、充血、点片状充血。肺脏扩大、重量增加,可见肺水肿伴肺不张、肺气肿、肺出血,并有嗜酸性透明膜形成,毛细血管充血或血栓形成。这种变化最终导致通气障碍及肺弥散功能障碍。由于肺泡血流不能充分氧合,肺静、动脉分流,产生低氧血症,致使心脑、肝、肾等多脏器功能障碍。

        氯气对人的急性毒性与空气中氯浓度有关,其剂量和效应的关系见表2。

    表2   氯气的剂量-效应关系

    氯气浓度

    效应

    0.2~3.5 ppm

    闻到气味(可产生一定的耐受性)

    1~3 ppm

    轻微的粘膜刺激,可忍受1小时

    5~15 ppm

    中度上呼吸道刺激

    30 ppm

    立即产生胸痛、呼吸困难、咳嗽、恶心呕吐

    40~60 ppm

    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

    430 ppm

    30分钟以上死亡

    1000 ppm

    数分钟内死亡

        2.中毒症状

        皮肤损伤:接触高浓度氯气或液氯,可引起急性皮炎及灼伤,长期接触低浓度氯气可引起暴露部位皮肤烧灼、发痒,发生痤疮样皮疹或疱疹。

        眼部损伤:氯气可引起眼痛、畏光、流泪、结膜充血、水肿等急性结膜炎,高浓度时,造成角膜损伤。

        急性中毒主要是根据呼吸系统损害的严重程度划分,一般分为刺激反应、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

        (1)刺激反应:出现一过性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阳性体征或偶有少量干性罗音,一般于24小时内消退。

        (2)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有咳嗽、咳少量痰、胸闷等。两肺有干什罗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性罗音。肺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不清,一般以下肺叶较明显。经休息和治疗,症状可于1~2天内消失。

        (3)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支气管性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肺泡性肺水肿。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加重,胸闷、呼吸困难、阵发性呛咳、咳痰,有时咳粉红色泡沫痰或痰巾带血,伴有头痛、乏力及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胃肠道反应。轻度紫绀,两肺有干性或湿性罗音,或两肺弥漫性哮鸣音。上述症状经休息和治疗2~10天后会逐渐减轻而消退。

        (4)重度中毒:在临床表现或胸部X线表现中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属重度中毒:

        ①临床表现:吸入高浓度氯气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肺水肿,可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部紧束感,明显发绀,两肺有弥漫性湿性罗音;喉头、支气管痉挛或水肿造成严重窒息;休克及中度、深度昏迷;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或心跳骤停所致猝死;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②胸部X线表现:主要早广泛、弥漫性肺炎或肺泡性肺水肿。有大片状均匀密度增高阴影,或大小与密度不一,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广泛分布于两肺野,少数呈蝴蝶翼状。重度氯中毒后,可发生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后者是由于盐酸腐蚀形成瘢痕所致,难以恢复,并可发展为肺气肿。

        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时,按酸灼伤进行处理。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氯痤疮可用地塞米松软膏涂患处。

        (2)眼睛接触时,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滴眼药水。

        (3)若吸入,则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4)解毒治疗

        ①合理氧疗:使动脉氧分压维持在8~10kPa,O2sat>90%。发生严重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时,给予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CPAP)或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疗法。呼气末压力不宜超过0.49kPa(5cmH2O),还须注意对心肺的不利影响,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②糖皮质激素:应用原则是早期(吸入后即用)、足量(每天用地塞米松10~80mg)和短程,以防治肺水肿。

        ③维持呼吸道通畅:可给予支气管解痉剂和药物雾化吸入,如沙丁胺醇、丙酸倍氯米松等气雾剂,β2兴奋剂如特布他林等。必要时可以进行气管切开术。

        ④去泡沫剂:肺水肿时可用二甲基硅油气雾剂0.5~1瓶,咳泡沫痰者用1~3瓶。酒精作为去泡沫剂虽有一定疗效,但可能会加重粘膜刺激。

        ⑤控制液体入量:早期应适当拧制进液量,慎用利尿剂,一般不用脱水剂。

        三、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根据现场的检测结果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确定隔离区的范围,严格限制出入。一般地,小量泄漏的初始隔离半径为150m,大量泄漏的初始隔离半径为450m。应急处理人员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泄漏现场应去除或消除所有可燃和易燃物质,所使用的工具严禁粘有油污,防止发生爆炸事故。防止泄漏的液氯进入下水道。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碱液吸收已经挥发到空气中的氯气,防止其大面积扩散,导致隔离区外人员中毒。严禁在泄漏的液氯钢瓶上喷水。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所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铜管将泄漏的氯气导至碱液池,彻底消除氯气造成的潜在危害。可以将泄漏的液氯钢瓶投入碱液池,碱液池应足够大,碱量一般为理论消耗量的1.5倍。实时检测空气巾的氯气含量,当氯气含量超标时,可用喷雾状碱液吸收。

    标签: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职业病网”的所有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职业病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职业病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上一篇:氰化物应急处理指南

    下一篇:液氨应急处理指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